立德树人  协动产业
——跨越发展中的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信息发达、经济活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集美,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历史文化丰厚,环境恬静幽雅。这里不仅积淀着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公益教育精神,还蕴藏着集美学村、鳌园、园博苑等标志性文化园林名胜。这里是厦门的几何中心,还有高等学府林立的大学城。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厦门软件学院”,下称“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高考统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059),也是福建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并主导倡办的省内仅有的两所软件职业院校之一。学院坐落于厦门集美大学城,这里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交通便捷。她东倚巍巍天马神山,西邻现代集美新城,北靠厦门高铁北站,南临厦门园博苑。
学院占地面积800亩,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计独具特色,完全建成后可容纳20000人生活、学习。现建成有雄伟壮观的联体教学楼群、财政部扶持省内最大的校内实训基地、全国首个3G无线数字技术打造的校园网、温馨明亮的花园式公寓生活区及国际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此外,还建有物联网实验室、动画渲染集群实验室、影视特效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等数十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两千多万元,纸质和电子图书共计近40万册。
学院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相继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福建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厦门市“平安校园”和厦门市“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学院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谋实干,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一校双“芯”
  学院前身是2002年8月筹建的厦门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6年3月,为了与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配套,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正式建校并开展高职高专学历教育。
为进一步办好学院,厦门市政府决定从2011年2月起由实力名校厦门理工学院入主办学。随即学院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并重新组建行政领导班子。
2011年6月学院与厦门理工学院正式签订《厦门理工学院支持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全面协作工作协议书》,内容涵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形象宣传等方面。
至此,学院拥有比公办院校更加灵活的办学机制,比其他民办院校更加优质的办学资源。学院善用资源,巧用资源,采取差异化战略,坚持职业教育的实用型和职业性,坚持产学合作,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二、联动两岸
  台湾已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与普通教育体系双轨并行,而且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上下衔接。此外台湾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值此闽台教育合作先行先试之机,学院依托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闽台交流与合作,选择对口的台湾高校、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合办专业、互派师生、合编教材,合作研究项目,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一流的实训设备、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金门大学、明道大学、兰阳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交换生,“2+1”、“2+2”双校园学习,尝试合办本科教育(即台湾“二技”)等合作。
 
三、协动产业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厦门地处海西中心城市,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软件产业是厦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迅速增多,而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高端技能型人才却严重匮乏。
作为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配套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协动产业”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等方面主动与行业、企业衔接,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学院重视学生的德育和职业素质养成,将“学做事,先做人”观念植入到教学环节;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加强教师与企业人员的交流。
学院已开设有软件技术、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管理信息、应用外语等6个系,共25个专业方向。
 
四、学做一体
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践行“德才兼备,学做一体”的校训,积极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坚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优良的品德、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学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现代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统一,及时将生产一线信息反馈、吸纳到各个教学环节。遵循“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原则,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以学生完成“作品”的质量作为检测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用能力。学院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五、育生如子
学院秉持“爱校如家,育生如子”的教育理念,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都与学院同呼吸、共命运,齐抓校风学风,共建校园文化。树立“校兴我兴,校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学院发展。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质按量完成学院交予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秩序,爱护学院的一草一木,注重自身发展,努力为学院争取荣誉。
学院关注学生的成长,加大师资队伍、教学等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育人环境。学院从学生进校到毕业都付诸精细的管理和呵护,对其充满关心与期待,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及课堂上,去发现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实施针对性教学。注重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六、人才为
优质的师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秉承“人才为”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环境,努力打造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
积极引进人才。学院高度重视人才,根据办学需要,积极引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担任专任教师,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工程师来校兼课,并以闽台合作交流为契机引进台湾优秀师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完善培养机制。学院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提供多渠道的进修培训、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机会,注重提升师资的综合素质,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创造良好环境。学院实施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待遇,合理使用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全心营造舒适、健康、协调的工作氛围,使人才充分发挥潜能、彰显价值。
 
七、国际视野
学院以国际化的视角努力对接国际标准,瞄准国际需求,创新办学模式及办学内容,提高办学品位,使学院的发展与时代与产业的需求携手并行。
创新办学模式。学院一方面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形势,借鉴、引进先进职教模式,并结合校情创新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
更新办学内容。学院紧随产业全球化的需求,努力探与国际接轨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师生关注产业发展及前沿技术动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及前沿职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八、跨越发展
学院新一届理事会由厦门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担任名誉理事长,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教授担任理事长。在学院迈入发展新时期之际,理事会提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形象”四大任务,并将学院办学定位为“坚持办好高职专科教育,创造条件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
全院上下同心协力,科学谋划,决心在市政府、理事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院优势,以清新的面貌、特色的校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高职专科教育向高职本科教育的跨越发展
 
(2012年3月更新)